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淄博词典
淄博词典天空之城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2213|回复: 0

临江仙瞻仰国树棠先生

[复制链接]

99

主题

30

回帖

551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51
发表于 2019-11-12 21:43: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见贤思齐 于 2019-11-13 16:18 编辑

临江仙瞻仰国树棠先生
——和毛泽东《临江仙 给丁玲同志》
博山 夏伦稳
山上青松云雾绕,东风拂晓水城。文昌阁下一乡贤。中山诞生日,祭拜国树棠。革命尚未成功否?同志仍需努力。厚德乡里泽后世。昨日做好人,今天自在龙。
另附:
临江仙 给丁玲同志
延安 毛泽东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2019.11.12 11:00构思, 21:31完成 于 紫云轩阁
备注:
  1.2019年11月12日星期二,是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诞辰153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有幸和胡宝军同志,在国树棠先生的孙子国承新同志陪同下,来到淄博文昌湖畔,在齐鲁乡贤国树棠先生的墓碑前瞻仰国先生。聆听国老讲述爷爷的故事,感受中华传统乡贤文化熏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受益一生。
  2.任启亮 贺信
  春意盎然,生机无限,欣闻国树堂先生功德碑肃然落成并揭幕在即,谨致由衷祝贺!
  我们常常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和优秀的民族传统而深感自豪。国树堂先生出生和生活的齐鲁大地,更是文化底蕴深厚,历代名人辈出,一部《论语》千古留芳。然而,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耕国度,山高水长、阡陌僻壤、村落稀疏,乡下读书识字者少。正是一代一代的乡贤和志士用自己的行动,点点滴滴、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播撒文明、进步、正义的种子,使得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于神州大地世代相传,弘扬光大。国树堂先生正是这个队伍中的一员。他作为一介布衣,把忘我、利他、善良、仁厚的美德写在家乡的土地上,无声地影响着教化着他的乡亲,同时也传递给后人。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却堪称伟大的人们接续努力,不懈奋斗,成就了中华文明根深叶茂和源远流长。
  为前人树传立碑,是对前贤的尊重和景仰,更是对后来者的激励和鞭策。萌水镇政府为乡贤国树堂树碑之举,对继承优秀传统,弘扬中华文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令人感佩!
  任启亮
  2019年3月21日
  3. 李新泰 贺信
  欣闻国树棠先生功德碑近日落成,足见文昌湖区两委和萌水镇党委、政府对贯彻党中央“以德治国”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件大好事,可喜可贺可赞!
  国树棠先生,少勤于耕读,弱冠中增生。后阻于父母之丧而辍试,又值晚清废科举,遂以布衣终生。然学识渊博,精通经史,有《读史萃言》《师竹公家训》问世。一生以教书为业,桃李遍于四方。八十三岁撤帐归里,八十五岁终。
  一百多年前先生拾到巨款不眛,捐出修范阳河上大红石桥两座,井家河白石桥一座,余款捐淄川商会。东家馈赠一百亩土地婉拒。轻财重义。常以行善积德,侠义守信为己任。对子孫后代以《师竹公家训》教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与肩挑贸易勿沾便易""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学吃亏、学认错、学会读书。" 八十三岁告老还乡后仍以" 剪碍道之荆榛,除当途之瓦石"为己任。见路面有石头,不是用粪筐背走,就是用大褂子兜走,便于行人。邻里有纠纷,先生至遂化干戈为玉帛。虽是细事,又是常人难为,不能不使人肃然起敬。
  先生谢世70多年,萌水镇党委、政府为先生立碑树传,并举行隆重的揭碑仪式,目的在于肯定先人,启迪后人,发揚开来,传播出去,煥文明之光。亦是义举。
  我在外地,不便前往仰瞻,故草此贺信对国树棠先生功德碑落成并揭碑表示祝贺钦佩之意。
  先生精神不朽,光芒永存。
  李新泰
  2019年3月22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作家报(鲁ICP备18040151号-9)|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作家论坛|报坛|网络作家网|网络作家网|网络作家网|作家报论坛 ( 鲁ICP备18040151号-9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4 11:58 , Processed in 0.11033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