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香伴暑夜
淄川 德喜
炎炎夏日,持续热热热。叶子在炙烤下无精打采,不堪重力般的,街巷的行人顶着烈焰,忙奔在路上,阳光照耀着额角的汗粒,跟珍珠儿似的,看上去,很有些动人。干巴巴的嘴里嚷着,好热好热。是热,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是时三伏天,天气热如汤。独此竹窗下,朝回解衣裳。”白居易写诗抱怨酷暑难消的盛夏。一路下班归来,汗流浃背,湿漉漉的。解衣冲个凉水澡,从冰箱里取出冰红茶,仰起脖子咕嘟咕嘟灌下肚。意犹未尽,搬起地上的西瓜,“啪”一下,刀刃刚触及瓜面,瓜就脆生生地裂开了,啃吧,像小猪一样地啃着。眼看着天快黑了,热却仍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今日大暑,古书中说“大者,乃炎热之极也。”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桑拿天来袭,但也是农作物生长最快的时候。草长莺飞六月天,农作物蓄势待发生长快。蝉鸣蛙叫缠绵不休,夜晚虫声唧唧复唧唧,萤火虫在旷野里伴舞,想来,盛夏便很盛夏了。
俗话说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唐代诗人白居易《消暑》诗曰:“何以消烦夏,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有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道出了心静自然凉的心境,诗人认为在室内少放东西,心平气和坐于窗下,清风便会自然而来,凉爽也就由心而生了。
独守一隅,许自己一个静谧时光,让书香伴暑夜,从书香里寻求一缕清风凉意。
从书架上取下余秋雨最新出版的《雨夜短文》,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行者无疆》等历史文化散文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总体而言,其创作的散文大都很长,“动辄万言,长而不散,流转自如,意蕴沛然。”但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读书看报往往需要挤时间,躬耕夜读更是习惯了。因此,篇幅短小的文章更受读者欢迎。而《雨夜短文》顾名思义短小精湛,文章长则五千来字,短则三四百字,读来兴趣盎然,很符合现代人的口味。事实证明,余秋雨不仅能够驾驭洋洋洒洒上万言的大散文,亦能写出意境至美的千字文。
《雨夜短文》分为“万里人心”和“文史寻魂”二部分。我最感兴趣的是“文史寻魂”中的文章。譬如在《文化溪谷》中,作者写到唐宋八大家里的韩愈和柳宗元。认为他们对唐代散文的最大贡献,是发起了“古文运动”,终止了流行几代的恶劣文风。这种“古文运动”,其实不是以古压今,而是以正压邪。这种文化流行病,直至现代还在得势,那就是由大话、空话、老话、套话合成的排比、对仗、华丽、夸张。这种文章看似“高大上”富丽堂皇,其实不接地气。记得有这么一句话“一切有灵魂的文章,都来源于生活的实践。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
大暑夜里读书,悠闲地享受夏之夜,在余秋雨的文字里感受到夜,感受到清凉的雨,清风凉意通透身心,宛如踏入另一方天地,渺渺于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