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淄博词典
淄博词典天空之城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12039|回复: 1

淄博(临淄)民歌小调《赶牛山》——彭麻麻17岁的成名作

[复制链接]

38

主题

5

回帖

1105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105
发表于 2017-1-21 22:0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临淄真是一块风水宝地,彭麻麻第一次参加山东省民歌会演就选择了《赶牛山》一举成名 火了!

      “年年是都有着三月三么来哟,姐妹二人么赶来牛山哎哎哟,来至在那淄河滩来呀么来哟,溜溜溜……哎哟溜……哎哎哟,来至在那淄河滩来呀么来哟……”听!这就是近日在网络上和微信朋友圈广泛流传的一首淄博民歌小调《赶牛山》。天籁般的歌声犹如清澈的泉水,令人精神为之一振。一时间,《赶牛山》的旋律响遍了大江南北。


  《赶牛山》是彭麻麻的成名作。1979年,时年17岁来自菏泽、求学于山东艺术学院的彭麻麻,在山东淄博举办的“山东省民族民间唱法会演”上凭借此曲获得全省大奖,引起轰动。

在山东艺术学院,彭麻麻师从著名的声乐教育家王音璇教授。


   《赶牛山》是一首淄博民歌小调,取材于临淄的牛山庙会。经彭麻麻的演绎传唱,这首具有浓郁地方民俗特色的民歌小调已经成为中国民歌的代表曲目,广为流传,蜚声海内外。《赶牛山》还被收录到她的第一张个人专辑中。目前,《赶牛山》已被改编成曲艺、舞蹈、合唱等几十个版本的多种文艺表现形式。

  《赶牛山》与《沂蒙山小调》《在希望的田野上》一并成为彭麻麻的代表作,伴随着她一步步走向辉煌。


    牛山是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境内的一座名山,自春秋战国以来即久负盛名。

    传说牛山之名起于姜太公。太公被封于齐地营丘,在来齐国的路上迷路,忽见不远处有一头牛在前领路,一直把他带到淄河边,牛突然不见了,面前只见一座巍峨的山丘。太公便把这山叫做牛山。

    据《史记·封禅书》记载,牛山西北脚下的天齐渊是东方八神之一的天主神所在地。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曾来牛山祭祀过天主神。

    牛山风光旖旎,距齐国都城又近。当年,名相管仲、晏婴,兵圣孙武、孙膑都曾在这里游玩散步,习武狩猎,怀古颂今,留下了许多令人称颂的佳话。


从明朝开始,在临淄一带就有了“三月三,赶牛山”的民俗传统。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当地百姓从四面八方齐聚牛山庙会,踏青郊游,缅怀齐国先贤,祈求幸福平安,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民歌小调《赶牛山》由此而来。

    临淄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故都。姜太公在此封齐建国,开创齐国八百年宏图大业;齐桓公在此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春秋首霸;齐威王在此励精图治,一鸣惊人,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1979年,彭麻麻唱着《赶牛山》,开启了艺术人生的起点,从此与临淄结下了不解之缘,之后又连续三次来到临淄。

   1986年,彭麻麻应邀来临淄齐鲁石化参加文艺演出,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彭麻麻在齐鲁石化建设工地演唱的场景。


    2001年4月,彭麻麻应邀来临淄影剧院演出。演出结束后,与当地干部群众合影留念。

    2004年9月,彭麻麻与著名主持人朱军、倪萍应邀参加第一届齐文化节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走进临淄》文艺演出。

    在演唱前,彭麻麻深情地说道:“我是山东的女儿,时刻思念着家乡。我记得有一首歌曲,我是唱着这首著名的山东民歌走向北京这个大舞台的。我的家乡这么多年来虽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仍然没有忘记这首歌曲。”

   当天,彭麻麻接受了《大众日报》的采访,并以山东的女儿彭丽媛的名义给山东人民留言:“祝愿父老乡亲,吉祥如意,岁岁平安。”

   “淄河是滩里是长流水哗哗啦流,孟良山上么艳来阳天来哎哎哟,眼观那个温来水泉来呀么来哟……”我们山东的女儿彭麻麻,唱红了《赶牛山》,更唱响了赶牛山。我们衷心祝愿彭麻麻身体健康,永远幸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5

回帖

1105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105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 22: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曲《赶牛山》 情动淄河滩




  地下历史遗存之多,地上文化资源之丰,当属齐陵。牛山,因几千年的庙会习俗流传至今,更因彭丽媛的一曲《赶牛山》声名远播。当年彭丽媛用的是花腔女高音的唱法,凭借着自己的先天优势和高难度的演唱技巧,把一首《赶牛山》唱得如高山流水,又如长笛悠扬——


  “年年是都有着三月三么来哟,姐妹二人么赶来牛山哎哎哟,来至在那淄河滩来呀么来哟,溜溜溜……哎哟溜……哎哎哟,来至在那淄河滩来呀么来哟……”
  最近一个时期,如果你拨打临淄区部门工作人员的手机,听到的大多是这首《赶牛山》的民歌彩铃,天籁般的歌声犹如清澈的泉水,令人精神为之一振。这首歌是由彭丽媛最初唱响的,歌中的牛山,就坐落在临淄齐陵街道,这不能不让临淄民众,尤其是齐陵人倍感自豪。
  “她唱活了《赶牛山》”
  1979年,在淄博举办的“山东省民族民间唱法会演”成为彭丽媛走向歌坛的起点。演出前,彭丽媛禁不住有些紧张,尽管各方面的训练和准备已经相当充分,然而这毕竟是她第一次登上舞台。会演那天,偌大的礼堂座无虚席,山东省领导和许多知名艺术家亲临现场。彭丽媛的启蒙恩师、已故著名歌唱家、山东艺术学院声乐教育家王音旋在一旁鼓励道:“不要怕,要像打仗一样敢于往前冲!”
  在王音旋的眼中,彭丽媛始终是一个意志坚强,奋发向上,有事业心的学生。她曾这样说过:“我这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培养出了彭丽媛、王世慧、罗余英等一批民族声乐歌唱家。他们让我感到骄傲和光荣。”
  在王音旋的鼓励下,彭丽媛很快恢复了自信,她说:“老师,我不怕,您放心。”说罢,她轻盈稳健地走上舞台。一个质朴美丽的地道山东大妹形象,先让台下的观众眼睛一亮;当台上旋律响起,全场鸦雀无声。
  彭丽媛用的是花腔女高音的唱法,她凭借着自己的先天优势和高难度的演唱技巧,把一首《赶牛山》唱得如高山流水,又如长笛悠扬。
  “……淄河是滩里是长流水哗哗啦流,孟良山上么艳来阳天来哎哎哟,眼观那个温来水泉来呀么来哟,溜溜溜……哎哟、溜哎哎哟,眼观那个温来水泉来呀么来哟。泉水是清清是明如镜哗哗啦流,青松翠柏绿来满山来哎哎哟,美景那个看来不完来呀么来哟,溜溜溜……哎哟……溜哎哎哟,美景那个看来不完呀么来哟溜溜溜……哎哟溜……哎哎哟,美景那个看来不完来呀么来哟。”
  歌声时而欢快,时而奔放,时而舒展;轻巧灵活、色彩丰富。生动地再现了阳春三月,姐妹二人结伴去牛山赶庙会的情景。据当时在场的人回忆,彭丽媛一曲唱罢,赢得了台下一千多名观众及评委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彭丽媛多次谢幕不能离场。一位淄博观众说:“彭丽媛是我们山东老乡,唱得又是淄博民歌,让人觉得特别亲切,只有她,才真正唱活了俺们淄博的《赶牛山》。”
  在这次会演上,彭丽媛获全省大奖,并开始引起中国文艺界的关注。而《赶牛山》一经唱响,也迅速为淄博亮起一张文化名片,当之无愧地成为各种民歌表演的保留曲目。
  当时的媒体这样评论彭丽媛:“她的歌声清脆甜美,吐字清晰,运腔自如;加上山东民歌特有的唱法,恰到好处的身段、手势、眼神的运用,真是清溜巧俏,珠落玉盘。”从此,彭丽媛便有了“山谷幽兰”的美称。
  从淄博唱到春晚
  任何时代,任何时期,都会有一首或多首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诞生。这些歌曲的魅力和影响力,深深地镌刻在光阴的乐谱上,并在未来的日子里常唱常新;每每闻听,脑海中就会浮出许多美好的记忆和画面。就像《赶牛山》,它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普遍称颂,正是因为它取材于民间,来源于生活,说的是百姓的话,唱的是百姓的事。据当年参与搜集、整理淄博民歌的我市离休干部刘洪早介绍,《赶牛山》是被抢救出来的众多民歌之一,不是哪一个人谱写出来的,而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结晶。这首民歌好就好在演唱中充分利用了淄博方言的语音特色。乡音正是民歌演唱中最鲜活、最有表现力的要素,尤其歌中反复咏唱的“哟溜溜溜、哎哟溜、哎哎哟”的独具特色的衬词,使歌声愈加清纯而丰厚,堪称民歌中的瑰宝。
  尽管《赶牛山》的创作经过已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这首歌来自淄博颇具影响的民间习俗,被广为传唱,并且早已成为充溢着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音乐。据了解,这首民歌至少流传过三个版本,歌词、曲调等均有不同,后经进一步挖掘整理,一部《淄博民间歌曲集》面世了,其中的《赶牛山》也成了演出参照的较为标准的蓝本。后来,各种机缘的促成,这首歌被正在山东艺术学校(现山东艺术学院)学习声乐的彭丽媛选为参赛曲目,一唱成名。
  转过年来,彭丽媛又去北京参加了全国民族民间唱法会演。王音旋在回忆这段往事时曾这样说:“我们是山东代表队,代表着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文化厅,肩负着要为山东争光的重任。于是,我们开始了严格的集中训练。我要求彭丽媛做到精益求精,每个音、每个动作都无数次练习。为了唱好高音,我让她打开喉咙,开启臼齿关节。她一天到晚一张一合地活动嘴巴,以致发了炎,但她毫不在意,继续坚持,最后唱出了漂亮的高音,音域达到两个八度。我让她十天之内练会舌尖颤音的技巧,彭丽媛就像着了迷,上百次上千次地练打嘟,连走路都不忘,很快练就了流利的舌尖颤音……”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这次全国会演中,彭丽媛再次崭露头角。她演唱的《清蓝蓝的河》《微山湖荡起采莲船》和《包楞调》等民歌,轰动京城,被人们称作牡丹之乡菏泽来的“牡丹仙子”。会演座谈会上,不少专家兴致勃勃地称赞彭丽媛的演唱充满激情,充满青春的活力,充满民族的自豪感。《北京音乐报》撰文说:“大家欣喜地看到:民族唱法,前途光明,后继有人。”
  1982年除夕,在中央电视台首次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春晚前身)上,梳着大辫子的彭丽媛演唱了《在希望的田野上》和《我爱你,塞北的雪》,一夜之间红遍全国。当时,她还不到20岁。而从她在淄博演唱《赶牛山》到登上央视春晚,也仅仅隔了三年。
  这以后,彭丽媛成为参加央视春晚次数最多的女歌唱家。自1984年第二届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开始,历经二十多年,每年的除夕之夜,彭丽媛都会以她动人的歌声和全国观众见面。
  直到2013年3月,在离开春晚舞台6年后,陪同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出国访问的“第一夫人”彭丽媛,又一次成为人们热议的中心。她的一举一动都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而作为中国民歌“天后”,彭丽媛演唱过的《赶牛山》《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是黄河泰山》《我的祖国》等许许多多大家耳熟能详的曲目,一直广受群众欢迎。
  为何《赶牛山》传唱几十年经久不衰?为何这个叫作“牛山”的地方看似普普通通,却有着如此巨大的文化魅力?
  一方土地的集体记忆
  淄博是一个多山的城市,许多人文景观大都以山而驰名,以山而辉煌。鲁山的巍峨,原山的瑰丽,马鞍山的奇崛,潭溪山的灵秀,无不呈现着山的筋脉,渗透着山的骨性。如果把这些山比作北方的铮铮硬汉,那么,这座位于临淄城南的牛山更像一位沉静的雅士,端坐在旷古的岁月中,由历史而生,为历史而守。
  地下历史遗存之多,地上文化资源之丰,当属齐陵。也许正应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说法,牛山的“仙”便源于悠久博大的齐文化。清代把“春回牛山雨蒙蒙”列入临淄八大景。历史与传说,文化与传承,都让牛山显得神秘而美丽,高贵而丰富。
  登高远望,牛山确实像极了犄角翘翘的牛头。山麓散布的高大冢墓,肃立成一个王朝的背影。北麓有辅佐桓公称霸的名相管仲之墓,东麓远处是姜齐桓公与景公之墓,向西是田齐威王、齐宣王、齐湣王、齐襄公四王之墓,有“东方金字塔”的美称,山的西南有汉代曾向汉武帝请长缨羁南越王而致之的终军之墓。战国时期的孟子登临此山时曾发出过“牛山之木尝美矣”的赞叹,三国时期才高八斗、七步成诗的临淄侯曹植、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清代文坛的代表人物博山人赵执信都曾在登临此山后留下了赞美牛山、慨叹历史兴亡和人生荣辱悲欢的传世佳作。
  明、清两代有人来山上游玩,做诗寄兴,勒石立碑,有几任知县还亲自与百姓在这里植树造林。没过几年,此处便佳木葱茏,绿阴匝地。清代还从山腰至山顶建起多栋庙宇,亭台楼榭,香火缭绕。那时牛山一带风景秀丽明媚,阳春三月,温泉水汽升起随风飘荡,似薄雾,如细雨,抚面吹来,沾衣欲湿,故称“牛山春雨”。
  歌中所唱的“赶牛山”,“赶”的自然是庙会。牛山庙会现已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庙会依托牛山的自然风光、历史渊源,自明清时期开始形成,至今已近500年的历史。从最初单纯的朝拜活动演变成集文化、旅游、商贸于一体的大型的民间集会。庙会除传统的杂耍、小吃、朝圣、民间扮玩、传统工艺等活动以外,还有文艺演出、文体表演、书画展示等文化项目,同时还增加了产品推介、商贸洽谈、科技推广等经济活动。
  每年农历“三月三”、“九月九”,赶庙会的人摩肩接踵,张袂成阴。当年,本地人春耕和秋收后,都前来牛山上祭山拜牛,祈祷山川神牛保佑平安和取得好收成。据传说牛山庙会也是当地百姓为祭奠管仲而流传下来的习俗,在管仲墓前,祈求物阜民丰,吉祥安康。那时牛山上建起鳞次栉比的宫观庙宇,供奉着诸多神明,大致有佛祖殿、玉皇殿、圣母殿、观音殿、文昌阁、龙王庙、山神庙、八仙庙、王灵官庙等。每年农历“三月三”、“九月九”各有六天庙会,吸引了周边青州、广饶、淄川等地的客商纷纷前来。
  有什么样的民俗,就有什么样的文化。民歌《赶牛山》应运而生,由百姓口口相传,唱出了风土人情,秀出了绿水青山。歌词中的“淄河”、“牛山”等熟悉的地名,使生长在淄博的人们更感到一份别样的亲切。
  一曲《赶牛山》让彭丽媛走上了成功之路,牛山也因彭丽媛的演唱而家喻户晓。如今,当彭丽媛以真实、美丽、善良、雍容、睿智、贤淑等代表中国女性的美好形象展现在世界面前,聚焦了众多的目光,赢得了世人的尊重和爱戴。作为山东女儿的彭丽媛,在她艺术成长之路上与淄博结下的缘分,也成为这一方土地的集体记忆。今天,她演唱的《赶牛山》依然情动淄博,盘桓回荡在人们的心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作家报(鲁ICP备18040151号-9)|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作家论坛|报坛|网络作家网|网络作家网|网络作家网|作家报论坛 ( 鲁ICP备18040151号-9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7 14:54 , Processed in 0.11143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