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之气”是孟子思想的精髓 张店 杨玉勇 “亚圣”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鲁国邹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与孔子一样,自幼父亲早逝,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为给他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曾三度迁移,史称“孟母三迁”。孟子学成之后,开始“周游列国”,游说诸侯,历齐、梁、宋、滕、鲁等诸国,终未能如愿。晚年回到自己家乡,传道受业,收徒培养弟子,与弟子一起,著书立说,将自己的思想编成《孟子》一书。 《孟子》一书,对中国影响很大,孟子思想对唐宋之后的中国产生巨大影响,并波及东亚。此书共有7篇,34000余字,以“民本”为基础建立起孟子的政治思想体系。他强调“权”,而非强调伦理原则。中糖时,韩愈将孟子视为唐以前儒家唯一继承孔子的“道统”人物。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并在一起,定为“四书”,成为儒家基本经典之一。 孟子思想中的“浩然之气”,是他思想的精髓。他借孔子“血气三戒说”思想,以“义”来戒除血气中的欲望,继承并丰富其内涵,创造了自己“浩然之气”的思想,并从勇和志角度去探讨“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 “浩然之气”是“义理”之气,是受心志支配的大勇之气,体现着至大至刚。孟子在解释“浩然之气”时,曰:“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他认为“浩然之气”需要“义”与“道”来相互配合;如果没有“义”与“道”的配合,则会失去力量。人只有在符合“义”的基础上来追求“道”,浩然之气才能成为一个人立身行事的准则。 “浩然之气”是孟子思想的精髓,它是孟子基于道德而立论的,它是孟子至大至刚的昂扬正气,是人间伟大的人格精神之美。他以天下为己任,要求人们去担当社会道义,这样有助于提升个人道德修养,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增强社会公德,提升人们的价值认同。 孟子的“浩然之气”是鼓励一个人可通过内心充盈,积极修养道德品格,达到人格上的坚毅与刚强,精神上不屈不挠,使天地间光明磊落。对此,中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评价孟子的历史地位时,说:“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如苏格拉底之在西洋历史;孟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如柏拉图之在西洋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