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杨玉勇 于 2025-9-7 18:42 编辑
探寻山东桓台起凤镇华沟村五仙祠的足迹
张店 杨玉勇
山东桓台起凤镇华沟村,有一处承载着深厚齐文化历史底蕴的地方------五贤祠。它坐落在风光旖旎的马踏湖畔,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和历史文化爱好者前来探寻。我曾多次走进这座祠堂,去探寻它的足迹。
五贤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乾隆年间,最初是以“三贤祠”身份出现 ,那时人们为纪念战国时期的鲁仲连、颜斶以及汉朝的辕固,在马踏湖的青丘之上修建了这座祠堂。这三位贤士皆为齐人,他们的思想和事迹在当地百姓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成为人们敬仰和学习的榜样。鲁仲连义不帝秦的高风亮节,颜斶隐居不仕、坚守自我的处世态度,辕固对儒家经典的深入研究和传承,都为这片土地注入了丰富的齐文化内涵。
然而,岁月的风雨无情地侵蚀着这座古老的建筑,三贤祠在历史长河中不幸被毁。1985年,山东桓台起凤镇华沟村的村民怀着对先贤的崇敬和对历史文化的珍视,在三贤祠的旧址上重新修建祠宇,并将其改名为“五贤祠”。这次重修,不仅保留了原有的历史韵味,还融入了新的元素,使其更加庄严肃穆。除了原来的鲁仲连、颜斶、辕固,又新增了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和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塑像。诸葛亮曾到访过马踏湖,他的智慧和忠诚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苏东坡虽与这片土地看似相隔甚远,但他的文学成就和豁达的人生态度也在这里引起了强烈的共鸣。自此,五贤祠中五位先贤齐聚一堂,激励着后人不断奋进。
走进五贤祠,它是一组典型的中轴对称的四合院式仿古建筑,占地面积达2475平方米,南北长55米,东西宽45米 。整个建筑布局严谨,错落有致,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古人的智慧和匠心。
当你踏入五贤祠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庄严肃穆的大殿。大殿五间,长18.7米,进深10.2米,脊高9.2米,檐高5.65米 ,采用悬山五脊的建筑形式,琉璃瓦覆顶,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吻脊兽造型逼真,仿佛随时都会腾空而起,守护着这座神圣的祠堂。堂顶由24条木柱支撑负载,出檐深远,坡度平缓,檐下望板透雕浮景,花鸟鱼虫、人物故事栩栩如生,造型新颖独特,让人不禁感叹工匠技艺的精湛。后壁两山采用磨砖对缝的工艺垒砌,精细程度令人称奇,每一块砖都严丝合缝,展现出古建筑的独特美感。
五贤祠大殿两侧是东西厢房,各三间。厢房皆台厦廊檐,古朴典雅,与大殿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厢房内陈列着历代名人的题咏,这些题咏或赞美先贤的功绩,或抒发对历史的感慨,为五贤祠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此外,这里还辟有马踏湖书画展室,展示着众多描绘马踏湖风光和风土人情的书画作品,让人们在欣赏古建筑的同时,也能领略到当地独特的艺术魅力。
祠堂的东南、西南两角,分别高筑角亭,一为钟楼,一为鼓楼 。晨钟暮鼓,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变迁。每当钟声响起,悠扬的声音传遍整个马踏湖,让人的心灵也随之沉静下来,仿佛穿越时空,与先贤们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
当你走进大殿,看到的便是五位先贤塑像一字排开,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中间供奉的是鲁仲连,他目光坚定,神情洒脱,展现出义不帝秦的豪迈气概。鲁仲连一生不仕,却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国家和百姓排忧解难,他的事迹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左边是苏东坡,他面带微笑,气质儒雅,手中拿着书卷,仿佛正在吟诵着千古名句。苏东坡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还是一位关心民生的官员,他的诗词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深受人们的喜爱。右边是诸葛亮,他羽扇纶巾,神态自若,尽显智慧与谋略。诸葛亮的一生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忠诚和智慧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激励着无数后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东西两侧分别是辕固和颜斶。辕固表情庄重,展现出一代大儒对学问的执着追求;颜斶则面容平静,透露出隐居不世的超脱与淡然。他们的存在,为五贤祠增添了更为丰富了齐文化内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