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淄博桓台荆家镇的伊家村,隐匿着一处承载千年历史的文化瑰宝-----城子遗址。它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静静躺卧在这片土地上,每一寸土壤、每一块残砖碎瓦,都镌刻着岁月的痕迹,无声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当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埃,踏入这片神秘的遗址,仿佛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与千年前的古人进行灵魂的交流,探寻那些被岁月掩埋的故事。 伊家村位于桓台县城索镇西北14.2公里,荆家镇政府驻地东北3.2公里处,由伊家庄、赵家庄、石家庄、东草场四个自然村组成 。城子遗址就坐落于伊家村北约1华里处(原庞家泊南岸),当地人亲切地称之为“城子”。这片遗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过去,据相关记载和考证,其历史沿革充满了神秘色彩。 小时候,经常跟着大人去城子遗址干农活。那时的城子遗址处处散落着残缺的青砖青瓦,双脚踏着这片遗址行走,时而弯腰捡起这些残缺的青砖青瓦到处乱扔。据1986年,时年78岁的伊若秀老人讲述,始祖原籍直隶枣强县,于明洪武二年,叔侄二人同徙济南府新城县,叔居城北邢家庄,侄居伊家园,后四世迁伊家庄,明正统年间建村。而村北的城子遗址,其历史更为久远。《新城县志》记载:“城北三十里有鹅鸭城,传为慕容知府养鸭处。”清王士祯《锦秋湖竹枝词》也云:“鹅鸭城边望不稀,汀州水涨获芽肥。”由此可见,城子遗址在历史上曾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它被认为是后燕时期的鹅鸭城遗址,俗称伊家城子。慕容氏是古代鲜卑族主要部落之一,后燕时期,慕容超曾在此放养鹅鸭,鹅鸭城也因此得名。这一独特的历史渊源,为城子遗址增添了一抹神秘而独特的民族文化色彩。 记忆中,城子遗址呈正方形,南北、东西各约360米,高出地面1至1.5米,宛如一座古老的城堡屹立在这片土地上。其规模宏大,布局规整,虽历经岁月的侵蚀和人为的破坏,但仍能从现存的遗迹中窥探出当年的气势。遗址的墙址外堆积着大量的青砖败瓦,这些砖瓦既大且厚,有的还印有粗麻袋布纹,从这些细节可以想象当年建筑的坚固与精美。城内湿地曾经泛碱,如今早已辟为农田,然而在这片农田之下,却埋藏着无数的历史秘密。当地人在城址内挖土时,曾掘出过灰陶罐、陶盆、陶瓶、陶杯、陶鬲、陶制烛台等众多文物,这些文物的出土,为研究当时的社会生活、生产工艺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1959年在遗址打井时,于城内西北隅深2.5米处,挖出十几节旧铁链,还有灰陶罐等物,人们猜测其址可能为原城中的监狱,这一发现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城子遗址功能布局的更多遐想。 伊家城子遗址的存在,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军事、经济等方面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从历史角度看,它见证了后燕时期的一段历史,是研究鲜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实物例证。在那个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时代,鲜卑族慕容氏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独特的文化印记,城子遗址成为了我们探寻那段历史的关键线索。 当再次站在城子遗址上,望着这片看似普通的农田,心中却充满了敬畏和感慨。岁月的长河虽然淹没了曾经的繁华与喧嚣,但城子遗址却依然顽强地存在着,它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文化的传承者,让这片古老的土地继续诉说着它的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它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