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鲁人祥子 于 2019-7-24 19:54 编辑
我家来了锡匠
周村赵正祥
看到锡壶(水壶和酒壶)这个我家的老物件,勾起了我几十年前的回忆。
那是1969年的冬季,我一家人的一个侄子赵炳坤,从老家推着手推车来了,小车的一边装着打锡壶的工具,一边是被子和他八九岁的儿子。
赵炳坤说是我侄子,是按辈份来称呼,实际年龄比我大不少。他说家里造反派都在闹革命,地里的庄稼也没人管,家中无粮人心慌慌,偷偷出来混口饭吃。我母亲见他们爷俩都冻得脸色苍白,马上煮了荷包蛋面条给他们端上,让他们喝了暖和暖和。
那时周村的南下河,有许多锡匠在那里摆摊,炳坤想去试试。那个年代出门在外,手中没有粮票,吃饭没有门,光有钱也买不到。早上在我家吃了早饭,晚上回来吃晚饭,住在我家。中午这顿饭可咋办?南下河离我家还很远,我父亲在下河饭店 找了个熟悉人,说中午可供应两个高价捧子面馍馍和一碗白菜汤。就这样凑合着过了一阵子.
炳坤这门锡匠手艺,是从小跟他父亲学的,技术娴熟技艺精湛,会做各种酒具、水壶、茶壶等,可是生意并不是很好,其他几个同行也挤兑他是外地人,一次和一个同行拉呱,说起他和我父亲的关系,同行立即热情 起来 ,说:“你不早说,原来你是赵大哥的亲戚啊!赵大哥可是老周村了。伙计们,这位是车站上赵 大哥的亲戚,大家今后多多关照!”从这以后,有些技术难度大的活,都介绍给炳坤干,生意逐渐好了起来。
父亲过去在火车站上拉洋,在车站行李房工作时,经常救济从西山过来做卖买的人,没饭吃 管饭,没地方住 留宿,名声不大,但人缘好,父亲总说:我能来周村站住脚多亏了好心人和朋友帮忙,咱不能忘了本啊!
转眼间进入了腊月,还有几天就是小年了,按照习惯炳坤要准备回家过年了。临走前他在院子里支起 小炉子,拿出了他的工具,对我父亲说:“这段时间 给你们二老添了不少麻烦,管吃又管住,我也没什么报答的,做两个小玩意 留作纪念吧!”
他将锡在小锅中烧熔化了,倒入用石扳做的模具里,做成大小不一的锡饼 ,然后再各种样板比着剪成所需的形状,用锤子敲打成型,把烙铁烧红,一一焊接成成品。锡壶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精心打磨。等到打磨之后,一件透着锡光的精美锡壶呈现你的面前。
看着酒壶、水壶这两件老物件,已经过去了整整五十年了,现在喝酒也不用酒壶了,喝水用电热水壶烧,或者用饮水机,方便又卫生。这两件老物件也用不着了,可总不舍得丢弃,她总给我代来美好的回忆,使我不会忘记 老一辈人的艰辛和不容易,忆苦思甜,才感到今天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和幸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