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崔麦来 于 2025-7-10 15:41 编辑
在美国,风景最美的地方常是大学校园。截至2025年最新数据,美国四年制授予学位的大学数量约为3,039所。五月六月,毕业时节,校园内鲜花盛开,热烈奔放,犹如色彩斑斓的画卷。
华盛顿大学的樱花,百年老树著满新花,枝枝动人心弦。微风吹来,花瓣纷纷扬扬飘落,铺满红砖步道和四方庭院,像一层淡粉色的雪。
哈佛的红砖墙上爬满青藤,凌霄花如同燃烧的火焰,沿着古老的砖墙与铁艺栅栏攀援而上,与图书馆深沉的石墙形成鲜明对照,无声诉说着知识与生命的双重力量。
康奈尔被戏称“最像国家公园的大学”,坐落在五指湖区山花烂漫的山顶,图书馆窗外便是深达六十米的峡谷和瀑布,湖光山色,气象万千。
斯坦福大道成排的棕榈树摇曳生姿,宛如仪仗,直通宽阔的椭圆形主广场,簇拥着被称为“西部伊甸园”明珠的教堂与建筑。
这是一年中最令人心动的季节。然而在我眼中,那些在校园里穿梭的学子,尤其是那些“学霸”女孩们,比繁花更为耀眼夺目。
校园里行走着各色人种的学生,黑的、白的、黄的、棕的,像一幅流动的斑斓画卷。他们身着黑袍,头戴方帽,脸上笑着,眼里却闪着晶莹的泪光。
他们是世界多样文化绽放的见证者,也是知识与智慧的传承者。法语、德语、中文、阿拉伯语、西班牙语在走廊间交织;印度姑娘的纱丽与非洲学生的长袍在风中轻扬;咖啡厅的拿铁香气,混合着图书馆旧书的油墨气息……一切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这里堪称最佳美女的观赏地——并非浮华之美,而是一种浸润着智慧锋芒的美。她们眼中有光,那不是脂粉堆砌的娇媚,是熬夜苦读后的坚毅,是辩论赛后的自信,是实验室里的专注,是历经挑战后沉淀的从容。
近年来,作为留学生的父亲,我在赴美探亲陪读期间,目睹了多个毕业季,收获了满满的感动。不仅参加了女儿的硕士、博士毕业典礼,也到访了哈佛、麻省理工、耶鲁、普林斯顿、康奈尔、斯坦福等学府。耳闻目睹的毕业故事,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繁星,熠熠生辉。
美国的毕业季,是一场盛大的节日。校园处处弥漫着欢乐与离别的气息。毕业生们身着五颜六色的学位服,头戴方帽,脸上洋溢着自信与自豪。他们与师友合影,举行派对,珍惜着最后的校园时光。在哈佛,我见到一群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毕业生。有人来自贫瘠之地,凭努力与奖学金前来深造;有人身残志坚,克服障碍完成学业。
一位非洲女孩的故事尤为动人:家境一贫如洗,她却成为全国理科状元,获得全额奖学金赴哈佛求学,但奖学金仅覆盖学费。离家前夜全村妇女凑出32美元希望基金,缝进她的衣襟。入学四年间,她凌晨在医院当清洁工、傍晚在养老院当护工,半夜啃着压缩饼干学编程,晕倒过三回实验室。埃博拉夺走她父亲那晚,储物间的哭声整栋楼都听见了。可她从来没有抱怨过生活的艰辛,始终保持着乐观积极的心态。她在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时说:“我来自远方,但知识让我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今天,我站在这里,不仅是为了我自己,也是为了那些和我一样渴望知识的人。”她的话赢得了全场雷鸣般的掌声,那一刻,我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和梦想的伟大。
在麻省理工,一位华裔女孩在人工智能领域成就斐然,即将入职顶尖科技公司。她分享实验室的日夜钻研、失败后的沮丧与重燃的勇气:“我们不是绣花枕头,要用所学改变世界。”她的自信令人心生敬意。同校一对情侣毕业生,学业路上相互扶持。毕业之际,面临不同职业选择,他们选择坚守爱情。典礼上,男孩单膝跪地求婚,在同学们的欢呼声中,爱情与梦想在此刻完美交融。
斯坦福的毕业典礼上,一位坐轮椅的残疾学生格外引人注目。他克服了身体的不便,完成了学业。他的导师在台上动情地说:“他教会了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勇气和坚持。”全场起立,掌声如潮,饱含敬意与赞美。
至于我的女儿,当初她决定赴美读博,我们心中满是担忧。一个女孩,远赴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艰辛挑战难以想象。然而她眼中的坚定与对知识的渴望,最终让我们选择了支持。她踏上了充满未知的土地,开启了求学征程。
未曾料想,她博士生涯的四年,竟有三年笼罩在疫情的阴霾之下。更艰难的是,期间先后有两个小生命降临。疫情如猛兽,打乱了平静的学习生活:校园封闭,线上授课;实验室关停,科研受阻;社交受限,孤独如影随形。女儿没有被击倒。在人地两疏的出租屋里,她一边照顾嗷嗷待哺的婴孩,一边对着电脑屏幕专注听课、奋笔疾书。孩子的啼哭时常打断思路,她却总能迅速安抚,重新投入。
怀孕生子,对任何女性都是身心的双重考验,何况是在异国他乡,肩负博士学业的女儿。大娃出生不久,二娃又至。新生命带来无尽欢乐,也让生活加倍忙碌艰辛。白天,她照料孩子的吃喝拉撒;深夜,当孩子睡去,她便一头扎进书堆文献,撰写论文。无数个夜晚,城市已沉睡,唯她窗前的灯还亮着,那是与知识搏斗、与时间赛跑的光芒。
一次视频,我看着她浓重的黑眼圈和疲惫的面容,心疼不已。书房里书籍资料堆积如山,婴儿床紧挨书桌,宝宝的哭声不时响起。她却总笑着说:“爸爸,没事,我能平衡好。”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凭着一股韧劲,她一篇篇完成论文,一次次通过答辩。最终,她站上了毕业典礼的舞台。接过学位证书的那一刻,她眼中闪烁的泪光,是喜悦,更是对这四年非凡付出的无声肯定。那一刻,我深知,她不仅是我的女儿,更是一位穿越风雨的战士。
在罗切斯特大学的毕业典礼上,看着女儿与同学们走过红毯,我仿佛看到了她四年的点点滴滴——汗水、泪水与欢笑。她以行动诠释了何谓坚韧。如同一朵在异国风雨中倔强绽放的夏花,散发着独特而夺目的光彩。
美国的毕业季,不仅是一个学业的终点,更是人生新篇的起点。这些年轻的学子,如同羽翼渐丰的鸟儿,满载知识与梦想,即将飞向广阔的天地。他们背景各异,经历不同,却共享一个目标:用所学创造更美好的世界。我的女儿,也将带着这四年的磨砺与成长,踏上新的征程。我深信,她未来的道路定会如夏花般绚烂多彩。
在女儿的母校,我看到了无数相似的年轻面孔,庄重的学位服下,是自信与自豪的笑容,其中不乏“美女学霸”。她们的美,超越外在的靓丽,深植于内心的坚韧与智慧,她们是真正的“巾帼不让须眉”。
这些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美国高校的魅力——这里不仅是知识的圣殿,更是梦想的熔炉。无论你来自何方,遭遇何种困境,只要怀揣梦想,奋力前行,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毕业季,是一场学术的庆典,更是一次情感的深度交融与升华。
这些青春的故事,如同五月的鲜花,在校园里绚烂绽放。它们闪耀着年轻人的朝气与活力,也辉映着人性中不屈的美好与坚韧。女儿的故事,尤令我无比骄傲。她用自己的足迹,深刻诠释了拼搏、坚持与“巾帼不让须眉”的力量。
美国的毕业季,是一场盛大的“花会”。此处的“花”,早已超越了那些娇艳的夏花,而是这些怀揣炽热梦想、在风雨中奋力拼搏的年轻人。他们以智慧为笔,以勇气为墨,在人生的画卷上书写着独一无二的精彩篇章。我何其有幸,在这个特别的季节里,成为这一切的见证者。愿这些承载着未来希望的“花朵”,在广阔天地间,继续无畏绽放,恒久芬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