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山东花卉
山东奇石
山东封面
泰山云
查看: 125|回复: 1

一片承载着历史、文化和传说的古老土岭

[复制链接]

500

主题

63

回帖

2734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2734
发表于 昨天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下载.jpg
山东淄博桓台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一处地方,它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变迁,见证了这片土地无数的兴衰荣辱,它便是馑饥岭。馑饥岭位于古少海之滨,北靠青丘,东西延展的土岭,在漫长的岁月里,历经风雨洗礼,以其独特的姿态,诉说着那些被尘封的往事。
馑饥岭,一个听来便让人感到沉重的名字,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曾经,这里是一片荒凉、贫瘠、人迹罕至的土地,是埋葬死者的地方。清乾隆年间新城县令刘大申的《游馑饥岭有感》一诗,足以让我们感受到这片土地往昔的凄凉: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据有关记载,这里曾是灾难频发的见证地。清同治九年(1877),夏末秋初,酷热难耐,热死者无数,皆葬于此地;清光绪三年,大雨夹杂着冰雹,麦秋两季近乎绝产,饿殍遍野,饿死者又被葬于此;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黄河南岸决堤,洪水泛滥成灾,各村落被无情淹没,血吸虫病肆虐横行,人们自顾不暇,白骨遍地;1920年,春天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夏天又遭蝗虫侵害,10月,蝗蝻再次滋生,五谷不登,因水肿而死的人不计其数,同样葬于此地;1946814日至25日,阴雨连绵不断,洪水迅速暴涨,水灾极为严重,粮田全部绝产,得癀病者无法医治,坟冢数量大增。这片土地,在一次次的天灾人祸中,承载了太多的苦难与悲伤,馑饥岭这个名字,也成为了那段悲惨岁月的深刻印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馑饥岭的命运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它地处要冲,逐渐成为了一条重要的官道。古时,从演马村往北十里是古少海之滨,馑饥岭便位于这一带,北靠青丘,东西为土岭。如今,这里已经被整修为夏庄至荆家的公路,曾经的荒凉逐渐被现代的交通网络所取代,但它作为交通要道的重要地位,依然在延续。
那日,儿子开车载着我重走馑饥岭,我们从荆家那只高昂着头的金公鸡作为起点出发,一路向东,路上望着河水的波光,心中不由想起,清乾隆年间,因新城、博兴两县为湖区边界产生争议,各执一词。新城县最终以馑饥岭为界,将岭北称为麻大湖,岭南称为锦秋湖,此后两个湖名并存长达200余年。
锦秋湖和麻大湖,有着各自独特的风光和生态。锦秋湖水域广阔,湖水清澈,湖中有众多的水生植物和鱼类,周边是肥沃的农田和错落有致的村庄,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画卷。麻大湖则以其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而闻名,这里芦苇丛生,水鸟栖息,是众多珍稀鸟类的家园。每到夏季,大片的荷花盛开,景色十分迷人。
馑饥岭作为两个湖区的分界线,不仅在地理上区分了不同的水域,也在文化和经济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岭北和岭南的居民,因所处的湖区环境不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岭北的居民多以渔业和湿地资源的利用为主,而岭南的居民则更加侧重于农业生产。这种因地理环境差异而形成的文化和经济差异,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沉淀下来,成为了桓台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馑饥岭紧依齐国都城临淄,在齐国的历史中,馑饥岭有着独特的地位。传说,这里曾是齐国重要的牧马之地。在距离馑饥岭不远处,有许多与养马相关的地方。演马村西南约六里的营子,据传是齐桓公为看守军马设置的囤兵处,后人称其为营子庄”“营里庄,如今人们叫它东营。这里西距牧马台三十里,东南距齐国军事重镇渠丘邑、葵丘邑仅十里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从演马村往北十里是古少海之滨,馑饥岭就在附近,北靠青丘,东西为土岭,这里是著名的官道,也曾是齐国训练战马的重要区域。华沟村南侧的马栏子,又名马栏台,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发水利时,在地下挖出了约一米厚的马粪层,面积达一百多平方米,传说是当年齐桓公蓄养战马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0

主题

63

回帖

2734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2734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的齐国,养马不仅要放牧,更重要的是饲养。齐桓公在这里不只设有牧马台、牧马场,还在乌河岸边设置了草料场,供应军马草料。河南岸有“东麸村”“西麸村”,后来演变成“傅村”,因草料场面积大,又分为“东付村”“西付村”。麸村之间,建有供应养马官兵生活用粮的加工处“面窝”。面窝村往南六里路处的刨马泉,据传是齐桓公在卫固点底土时,战马集结、等待出征的地方。
汽车轮子在馑饥岭的古道上飞驶,地下隐隐约约传来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馑饥岭周边的地区战马嘶鸣,在这片土地上士兵喊着训练、出征的号子,准备出征。馑饥岭为齐国的繁荣与稳定立下赫赫战功,它见证了齐国军事力量的发展壮大,见证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漫长的岁月里,在年轮的滚动下,馑饥岭还孕育出了许多动人的民间传说,这些传说为这片古老的土地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相传,古时在荆家一带的一个村子里,住着婆媳仨。大媳妇曹氏,为人懒馋刁滑。她见婆婆长年有病,无法干活,兄弟媳妇荷花早年丧夫守寡,老实巴交,一家人仅靠她丈夫长年在外扛活挣的几个钱维持生活,心里便总想去掉这两个累赘,把婆婆和荷花分出去。于是,她三天两头找茬儿吵吵闹闹,闹着分家。久而久之,搅得家里不得安宁,婆婆无奈之下,只好答应分了家。分家时,荷花自认命苦,收养了婆婆,要了半间草房和几样破旧家什。为了生计,荷花除了精心伺候婆婆,就没日没夜地给人家缝缝洗洗,挣点粮食糊口。
一天五更天,荷花到村北井台打水。刚提上一桶水,就听到“哒哒哒”一阵清脆的马蹄声,从井北面的古城子跑来一匹毛鬃光亮的金色马驹。金马驹对着荷花“咴咴”叫了两声,就低下头把嘴伸进水桶喝了起来,喝足了又“哒哒哒”地跑回了古城子。荷花怕金马驹把水弄脏,让婆婆知道不高兴,就把剩水倒掉,重新另提,才挑着回家做饭,侍候婆婆。从此,荷花每逢早起打水,金马驹总是跑来喝水,喝足了又跑回去。荷花看着马驹生得活泼可爱,也总是任凭它喝个够,然后倒掉剩水,另提上新水再挑着回家。这天,荷花一大早又去打水,金马驹喝完水后,突然对她说:“好心的姑娘,你天天让我喝水,我要报答你。我走过的地方,有几棵枯草,快拔回家去,管叫你婆媳温饱。”荷花没加多想,就顺着马驹跑过的草地找去,果然在马驹踏下的蹄窝里,找到了几棵枯黄的小草。夜晚,荷花正在灯下飞针走线,给人家缝补衣裳,忽然看见那几棵小草熠熠闪光,仔细一看,竟然变成了几根黄澄澄的金条。婆婆看着金条,喜得合不拢嘴,激动地说:“孩子啊,真是难为你了。”从此,婆婆纺线,荷花织布,婆媳俩靠着两颗善良的心,四只勤劳的手,小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这个传说,表达了人们对善良和勤劳的赞美,也让馑饥岭充满了温情与希望。
馑饥岭,这座承载着历史、文化和传说的古老土岭,在岁月溜走深处留下深厚的历史印记。如今虽然已不再是昔日的荒凉模样,但它所蕴含的深厚底蕴,依然吸引着人们去探寻、去了解。它是桓台历史的见证者,也是这片土地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岁月的轮转流逝里,希望它的故事能够继续流传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的过去,感受它的魅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作家报(鲁ICP备18040151号-9)|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作家论坛|报坛|网络作家网|网络作家网|网络作家网|作家报论坛 ( 鲁ICP备18040151号-9 )|网站地图

GMT+8, 2025-9-14 03:30 , Processed in 0.08962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