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荣三姐 于 2019-7-5 15:03 编辑
为”改稿会”拍手叫好
张店 胡敦荣
6月29日,我在联通路83号英德光电科技三楼,参加网络作家沙龙举办的文学云专题改稿会,收获颇丰。
在这次改稿会上,王明光秘书长和文学云版主深山樵夫,将自己仔细批阅、认真修改的范文,通过大屏幕清楚地展现给大家。在坐的每位作者都清晰地看到,他们如何对文章的题目、文章的立意、文章的字词语句及标点符号,进行反复地推敲和认真谨慎地修改。他们认真严谨的态度,感动着在坐的每一个人。
鸿云将四篇范文打印了多份,使到会者人手一份;洪舸事前先将四篇范文做了一丝不苟的修改。针对范文,到会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相互切磋,相互启迪,时间在认真、和谐、浓浓的学习气氛中悄悄走过。
苗主席沉稳地坐在那里,他一直认真地听着大家的发言,并不时地微微点头,表示赞同大家的观点。在大家基本达成共识之后,他突出强调了三点:第一,文章中对事物的判断要准确;第二,“引号”、“书名号”的正确用法和“的”、“地”、“得”三字的正确运用;第三,引用人物对话结束后的标点,应放在引号之内,还是放在引号之外。这些写作中的常识,都是人们容易混淆的问题。
当事者迷,旁观者清。这次改稿会,大家都当了一次旁观者。范文中的点点不足,是我们今后写作的前车之鉴;范文中的闪光之处,自然会促使我们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美国思想家、文学家埃默森说:“用刀解剖关键性的字,它会流血。”足见语言是有生命力的,它具备了创造和毁损的能力。诗人安吉罗也谈到语言的力量:“言辞就像小小的能量子弹,射入肉眼所不能见的生命领域。”
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方写出流芳千古的《红楼梦》。开国领袖毛主席毕生创作了大量的诗词,但他对自己创作的诗词历来不满意,总是不断吸收读者提出的意见,进行认真修改。他在《毛主席诗词》出版之前,仅臧克家的意见就采纳了13条。
自古以来,很多名人、大手笔,一字重千金!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在浙江桐庐做太守时,因敬仰东汉隐士严子陵,特地在桐庐宜春江畔给他建造了祠堂,并写了篇《严先生祠堂记》,文中有一首赞颂严子陵的诗:“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文章写成后,范仲淹把它给友人李泰伯看,李读后说,“云山”“江水”,从内容上看很宏伟,从用语上说,极有气派,而下面用一个“德”字接它,似乎显得局促,换个“风”字怎么样?即:“先生之风”,范仲淹听后,把诗再低低吟诵一遍,果然味道大不相同。范仲淹连忙称谢,拜李泰伯为“一字师”,并以一千两银子作为酬答”。由此可见,”修改”是多么重要!而别人帮助修改,更是魅力无穷。
从上小学时,我就很注重老师对我每篇作文的评语。进师范(初中劳动多学习少)后,幸得文质彬彬的张永华老师为我们授课。他讲课引人入胜,特别是鲁迅的文章,他讲得津津有味。他的认真、他的咬文嚼字、他对学生作文批改的执着与苛刻,源源不断地把课本中的营养,输进我们的作文中。
记得入师范后的第一次作文讲评,张老师拿着我的作文本在讲台上摇头晃脑地分析。他对 我的作文做了由表及里、去粗取精的解剖分析,肯定了很多长处,同时也指出了许多不足之处,仿佛在为我的作文除草施肥。那时,每当作文本发下来,我迫不及待地先看老师给我写的评语,然后仔细查看老师对我文章的修改。看到有的句子被老师划掉、有的词语被老师改换、有的地方补句子、有的地方补词语……凡是老师给我改动过的地方,我总是反复琢磨其中的道理,一点一点地搞明白,真正领会了老师的用意,便如得到真经。我的写作之树,就在一次次“心领神会”中慢慢长高。
过去,我当教师时,”种了他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我对学生从没敷衍过,而自己的两个孩子却过问的不多,因而两个孩子的学习都不理想。待到孙女入学,我已退休,在孙女身上我弥补了自己的过失。从孙女上小学一年级,我就没有放松过。“看图说话”是作文的前期基础,我让她看着图把话写出来,我为其修改后,再让她认真地抄进作业。三年级时她添加了作文,作文前我仍让她先打草稿,我为其修改后再抄进作文本。因此孙女在小学时期的作文,一直在班中遥遥领先。进入初中后,她是语文课代表,每次考试,她的语文成绩都是名列前茅。儿子、儿媳经常说:“丁弋轩今天的好成绩,都是咱妈的功劳!”
修改,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经之路;修改,是渐入佳境的方便之门。愿网络作协的领导,今后多组织一些类似的活动,让我们网络作协的作家们,更上一层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