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9-9-19 10:4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涛声依旧 于 2019-9-19 10:47 编辑
一览众山小
二
命运高深莫测,我反对孩子们玩游戏,为什么又改变初衷呢?,事出有因,可以说,是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的“白字事件”推波助澜,功不可没。
去年5月4日,北京大学迎来建校120周年校庆。林校长以“大学是通向未来的桥”为题发表演讲。他将“立鸿鹄志”中的“鸿鹄”念成“hong hao”,引发大地震。看罢我深思,人非圣贤,校长念错字也是人之常情,虽这样常用字不该念错,但毕竟只是念错字而已,人所难免。再说这样的失误,三大名校校长,都分别在重大场合上演过。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一次活动直播上在念黄遵宪的诗时,在“瓠”字上卡了壳;人大校长纪宝成在欢迎词中歪解《诗经》:七月流火,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
有人戏说:中关村三大“白字校长”终于凑齐了。”
根据惯例,随着时间的推移,此事就能平息,不了了之。但不幸林校长错上加错,画蛇添足,他的那封公开道歉信,越描越黑。他充满委屈,也充满抱怨,他觉得师生们关注他读错字却没理解他的“理念”,他大义凛然地教导北大师生们说:“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能够让我们走向未来的,是坚定的信心、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直面未来的行动。”随即火上浇油,反驳者说: “堂堂北大校长说出这样的话,是很奇怪的。因为,我们都熟悉,大学的理念、科学的精神、学问的研究,其灵魂就在于质疑,只有在不断质疑中再接受或推翻现有结论,社会与大学才会进步。顶尖大学不仅是培养技术人员,更要培植公民。”如当年竺可桢校长所说,“培养学生研究批判和反省精神,以期学者有自动求智和不断研究的能力”,而不是以莫名其妙的“焦虑”的理由,认为“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
有人说:林校长的这套大学观念,其实还停留在过去高度权威主义的教育体制之中,他眼中中国精英群体的培育方向,不是清醒而富理智的头脑、不是明辨是非而不徇利害的气概、更不是深思远虑不肯盲从的习惯,而还是只是服从、听话、奉献牺牲、自扫门前雪。这不仅有违科学精神、学问研究的本真,更违背了大学开办及培养人才的初衷。用这套理念指导大学,办科研院所,哪里会有创造性,哪里找寻质疑权威与长官的勇气,又如何让北大及北大精英们走向世界前列领导世界潮流?”
无独有偶,林校长还把”莘(shen)莘学子”,念成了” (jīngjīng)学子,将“谆谆(zhun)”念成“(dundun)”等。 前不久,习总书记在和北大师生座谈时也说过这个词,他当时就坐在旁边仔细聆听。
那其是酒囊饭袋?错,他从高中老师考中北大,从北大完成了本科、硕士、博士的三连冠,从2015年2月起担任北大校长,之前曾任浙江大学校长、重庆大学校长。还到德国、美国深造过,毕业后在北大任教,从普通教师成长为北大常务副校长。他是中科院院士,是所在领域国内最顶尖的专家。这样的辉煌履历显然不是混来的,更不能因为这次白字事件而否认他的个人成就。
“白字事件”及《公开道歉信》引起连锁反应,也把陈茄子烂芝麻揪出来了。2005年5月,宋楚瑜访问大陆,并在清华演讲 ,校长顾秉林接待,并赠送书法,可念到 “瓠离分裂力谁任”时, 将“瓠”念成“瓜”(gua),学生们哄堂大笑;同年7月,郁慕明访问人大,校长纪宝成致辞,将《诗经》“ 七月流火”理解成天气炎热,成为两岸笑话;2006年4月,连战访问厦大,演讲后题字“泱泱大学止至善巍巍黉宫立东南”,号称朱子后人的朱崇实校长,当场把“ 黉(hóng)宫”错念成了“皇宫”,台下一片笑倒。
我预感林校长凶多吉少,难逃下台厄运。果不其然,10月23日,他正式宣告卸任北京大学校长一职。
林校长之事给我敲了警钟,提了醒,又像一面镜子让我反思,扪心自问。实话讲,有些词及成语,我也会念错:如把亲qing家读成亲qin家等等。知耻而后勇,我下定决心,把一些念不对的、念错平仄的字及词抄在小本上,此举有效但不显著,时间一长我又忘了。
今年3月,朋友发来了一条成语小秀才短信图,上面这么说:“清华老师直言,玩这个成语游戏,胜过万元补习班。”
真能么神?我半信半疑,反正艺不压身。我就手指轻轻一点,从此开始了《成语小秀才》之旅。
-未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