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张店 三姐
四姑共有五个儿子,一个女儿。四姑家在山区,过去家里很穷。四姑夫妇拼死拼活、耗尽心血,总算给儿子们都娶上媳妇。
过去山里的人,要想把日子过得舒坦点,就是靠勤奋、靠苦干、靠起早贪黑不遗余力地拼搏。四姑的儿子们就是这样,特别是当他们有了自己的儿子后,整个心便被希望笼罩了,从此他们苦干加拼搏,不用加鞭自奋蹄。他们恨不能榨干自己,为儿子的前途铺出一片光明。四表弟兆印最典型。
那时计划生育,提倡只生一个孩子,四表弟夫妇喜得贵子,如获至宝,从此夫妻俩干得更带劲了。土地责任到户后,他们把自己的责任田打理得有板有眼。人勤地不懒,责任田对他们的回报是:仓满囤流,玉米、麦子、各种杂粮应有尽有,南瓜、地瓜、白菜、萝卜、大葱……全部自给自足。然而种地只占他们的早晚时间,他们大部分时间还是外出打工挣钱。
他们打工也是干最累的活,相对挣钱多点。四表弟常年跑出十几里地去那些玻璃厂(私营)看大炉,天天耗在一千多度的高温炉前,汗流浃背。只要能挣到钱,再苦再累,他也心甘情愿。表弟妹也从不闲着,她亦天天跑出十几里路,干那很累的活。尽管他们夙兴夜寐受苦受累,可看着自己又白又胖的儿子茁壮成长,夫妻俩心中便如喝蜜。
他们虽然不奢望儿子将来飞黄腾达,但总盼望用自己的打拼,把儿子送到城里,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儿子重走自己吃苦受累的老路。他们的儿子强初中毕业那年,正好区技校招收农村的学生,只要考试合格,另交5000元买城市户口的钱,就能正式入学。四表弟夫妇看到了曙光,他们找到舅表哥——技校的副校长(我老公),捧着七凑八借的5000元钱,仿佛捧着儿子的光明前途,给儿子的城市户口登记造册。
那时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就是两重天。只要是城市户口,孬好都能找个挣钱的工作。而农村户口,除了极少数能考上大学、中专的孩子和当兵提干的人工作有望,多数农家子弟还是像父母一样,留在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苦熬岁月。
四表弟的儿子强,怀揣父母的希望,在校三年认真努力地学习,毕业时因表现突出,被学校推荐进天津高级技校学习。高级技校毕业后分配到国营大厂工作,成了名副其实的的技术工人。在工厂里,他能吃苦、肯钻研,深受领导赏识。可惜随着大形势的变化,他们厂的效益年年滑坡,直滑到难开工资的地步。强被迫辞职到个体厂子谋生。是金子到哪里都发光,有一技之长的强很快就在个体厂里挑大梁,工资收入亦很乐观。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眼看强到了娶妻生子的年龄,四表弟夫妇把多年打工省吃俭用积攒的钱,交了首付,给儿子在城里买了楼房,把儿子可心的女朋友娶进门。从此儿子争气、媳妇争光,小夫妻恩恩爱爱地过上了城市生活。不久,强生了个聪明活泼的女儿。放开二胎后,天随人愿,强又生了个大胖小子,儿女双全,全家皆大欢喜,幸福无比。
看着眼前的幸福,四表弟夫妇总忘不了他们的表哥,他们履行“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年年看望我们。过去家里穷,没有什么好东西,花钱买我们又不接受,所以弟妹常把自己精心摊的香喷喷的煎饼,让儿子给我们捎来。现在我们都退休了,对他们什么忙也帮不上,可他们还是年年来看望我们。我们从博山搬来张店,他们不顾路途遥远,年年跑到张店来看我们,特别是强买了车后,更是满载而来。
年年秋天,他们丰收,我们分享。秋后,四表弟夫妇把一切农活收拾完毕,叫上儿子、媳妇,全家像过节似的来到我们家。于是,一个个金黄色的南瓜、一棵棵结实的大白菜、一袋新鲜的玉米面、一大兜雪白的大馒头(弟妹自己蒸的)、一纸箱地瓜,还有萝卜和葱等。他们刨地瓜时,把最大的地瓜小心翼翼地拣出来,放进一个纸箱里。他们送来的地瓜完好无损,一点皮都没伤,存放到春节后都不坏。这地瓜越放越甜,真是吃一口甜掉牙。
他们的到来,令我心花怒放。我本不諳烹调,为了庆祝我们相聚,我往往挖空心思地摆上一桌五花八门的菜,大家共同落座,把酒话桑麻。我举杯感谢他们的慷慨馈送,他们却淳朴地笑着说:“都是自己地里种的,不值钱!”然而在我看来,这经久不衰的深情厚意,却是千金难买。特别在当下“甘言无忠实,世薄多苏秦。”四表弟夫妇多年竭诚相待,尤为可贵。
近二十年了,我们互通往来,“欢笑情如旧,萧疏鬂已斑。”如今,四表弟夫妇已华发初上,我亦白发苍苍。
前几年,由于操劳过度,四弟妹忽然倒下,多亏抢救及时,四弟妹不仅保住了性命,且不妨碍干家务。今年初,她又大病一场,菩萨保佑!她坚强地挺过来了。今年他们那里天旱少雨,收成减半,我几次电话劝说他们不要来了,可是他们不听。这不,12号四表弟夫妇坐着儿子的车,又喜气洋洋地送来了八棵大白菜、一袋新玉米面、一捆大葱,还有南瓜、冬瓜、煎饼、咸菜之类。
今年,在杂然前陈的桌前,从不沾酒的我,破例与他们举杯共饮。我们共同约定,只要我们都健在,“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