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春天第一场采风:作家报论坛笔会

今日头条

查看: 599|回复: 0

《梅来看美国》10清明时节的跨洋感悟

[复制链接]

5

主题

0

回帖

85

积分

版主

积分
85
发表于 6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跨洋感悟清明节

清明时节,纽约高楼下的绿地上,一朵朵蒲公英小黄花昂首怒放,宛如童年的梦在眼前摇曳,我的记忆瞬间被拉回遥远的故乡。
童年的清明,总是伴随着泥土的芬芳和母亲忙碌的身影。房前屋后,母亲弯着腰,细心地种瓜点豆,我则像个小尾巴跟在她身后,好奇地看着一颗颗种子被埋进温润的土里。
那时,蒲公英和荠菜正鲜嫩,母亲会带着我去田间地头采摘,回来后用来包水饺或煮鸡蛋。灶火映照着母亲慈祥的脸,锅里飘出的香气弥漫了整个屋子,那是童年最温暖、最美好的味道。
在中国,清明节是庄重肃穆的。每到这个时节,人们纷纷踏上归乡之路,前往祖坟所在地。一路上,心怀虔诚。到达墓地,大家先将墓碑周围的杂草清理干净,再摆上精心准备的祭品,以及刚采集的柳枝和杏花。然后,点燃香烛,一家人依次跪地磕头,默默诉说着对逝者的思念与牵挂。青烟袅袅升起,仿佛是生者与逝者之间传递情感的纽带,空气中弥漫着花香和酒香。
地球另一端的美国,虽没有名为“清明节”的节日,但也有与之类似、承载着悼念与追思意味的节日。
复活节,在每年春分月圆之后第一个星期日。这原本是庆祝耶稣复活的宗教节日,如今已演变成全民参与的欢乐庆典。大街小巷都装饰着彩蛋和兔子的图案,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提着小篮子寻找藏在各处的彩蛋,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看似与悼念无关,但在宗教意义上,它象征着重生和希望,蕴含着对生命延续的美好期许。
国殇节,定在五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是为纪念在南北战争中阵亡的美国将士设立的。这一天,人们会前往公墓,在烈士墓前敬献鲜花、摆放国旗。总统和各界政要也会参加庄重的纪念仪式,整个国家沉浸在对为国捐躯者的缅怀之中。
万圣节,于每年的 11 月 1 日。前夕孩子们会穿着奇装异服挨家挨户索要糖果,表面上是欢乐搞怪的节日,但它最初源于古代凯尔特民族的新年节庆,有祭祀亡魂的意义。人们燃起篝火,戴上可怕的面具,试图吓走鬼魂,也是一种对未知和逝者的敬畏。
中美两国在葬礼以及对死亡的认知上存在显著差异。在中国传统观念里,人死后可能会下地狱接受审判,所以葬礼往往充满了对逝者能否安息、是否受苦的担忧。葬礼气氛悲痛凝重,亲人们放声大哭,哭声中饱含着不舍与哀伤,哭丧成为表达悲痛的重要方式。
而美国受基督教影响,普遍认为善良的人死后会上天堂,那里是美好的归宿。葬礼气氛相对轻松,有时甚至带有欢庆的意味。牧师会讲述逝者的生平趣事,亲友们也会分享与逝者相处的温馨回忆,用幽默的语言化解悲伤,让葬礼充满别样的温情。
最近,我观看了老布什和卡特总统的葬礼视频,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在老布什葬礼上,他的长子、美国第43任总统小布什及3位生前好友致悼词时,插科打诨,把参加葬礼的人笑得前仰后合,那场面就像春晚看赵本山的小品。
小布什悼念父亲,不谈他的“丰功伟绩”,却大书特书那些让人忍俊不禁的生活趣事,一开口就逗得大家哄堂大笑:“人最好趁着年轻死去。当然,越晚越好。”意思是“至死要保持年轻的心态”。
卡特总统的葬礼更是奇特,其孙子 10 分钟的悼词,让大教堂里的哀悼者笑声不断,仿佛在看一出中国的单口相声大会。
美国总统福特与卡特,在任期间曾是政敌,但卸任后,两人竟建立了超越政治竞争的 “深厚友谊”,还提前为对方写好了悼词。
福特在悼词中的文字俏皮又真挚,他写道:“虽说我俩政见不同,他也没少让我心里窝火,但在这风云变幻的政界,谁又能保证不惹恼对手呢?”这一番坦率直白的心里话,让在场的克林顿、布什、奥巴马等一众前总统也忍俊不禁,纷纷点头微笑。
这在中国人看来,似乎有些不太合适。在中国,葬礼上往往哭得越伤心,越能显示庄重。
但仔细想想,可能我们真的误解了。葬礼的核心,到底是逝者还是生者?从逝者的角度来看,生前好友齐聚一堂,谈论对自己的评价,甚至开开玩笑,这或许是最好的告别方式。但站在生者的角度,用悲伤来表达对死者的怀念,同时展现儿孙的孝顺和来宾关系的亲疏,这似乎更有意义。

美国的海景墓地

美国的海景墓地


美国的海景墓地


在美国,还有一个让我深感意外的现象——不少大学、机关和住宅区,都以靠近墓园为荣。我曾拜访一位朋友,他家的后院与一片墓园仅一墙之隔。他告诉我,这里环境优美,能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宁静与永恒。在墓园举办的追思会上,人们会带来逝者生前喜爱的音乐,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欣赏音乐,一边回忆往昔,现场氛围浪漫而充满诗意。

在对待异国英烈方面,中美两国都怀着深深的敬畏。在中国南京的中山陵英烈馆,陈列着 2590 名美国籍抗日航空英烈的事迹。他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抗击日本侵略者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中国人民永远铭记他们的英勇。

长眠在美国公墓的52位中国空军英烈

长眠在美国公墓的52位中国空军英烈

长眠在美国公墓的52位中国空军英烈

而在美国与墨西哥交界处的得克萨斯州布里斯堡国家军人公墓,长眠着52位中国空军官兵。1941年,日军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决定与中国空军组成联军,共同抗击日本空军。他们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为了正义与和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同样受到美国人民的敬重。

近十年来,我到访过美国东西部的不少繁华都市,也去过普通社区,接触了不同阶层的人。尤其在清明这个特殊节点,见闻了地球另一端的祭祀风情,我深刻体会到,尽管两国文化背景不同,但两国人民对生命的尊重、对逝者的追思以及对世界和平的追求是共通的。这些差异并非隔阂,而是丰富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瑰宝。它们让我们明白,无论身处何方,生者与逝者之间的情感纽带从未断裂,我们都在以各自的方式,努力让这份情感跨越生死界限,让彼此的距离更近,共同守护着人性中最温暖、最美好的部分——爱与和平。


回复 我要上头条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作家报(鲁ICP备18040151号-9)|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作家论坛|报坛|网络作家网|网络作家网|网络作家网|作家报论坛 ( 鲁ICP备18040151号-9 )|网站地图

GMT+8, 2025-4-10 15:11 , Processed in 0.11200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