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里的诗意与烟火 张店杨玉勇 扬州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宛如一颗温润的明珠,镶嵌在长江与运河的怀抱之中。犹如一本厚重的史书,又似一首悠扬的诗篇,流淌着故事与韵味。那年我踏入扬州,写下了何园,在扬州仿佛踏入了一段被岁月尘封的旧梦,这里处处弥漫着诗意与烟火,让人沉醉,令人痴迷。 瘦西湖:水墨丹青里的温婉江南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而扬州的瘦西湖,却以其独特的风姿独树一帜。它没有杭州西湖的大气磅礴,却多了几分小家碧玉的温婉与灵秀,宛如一位身着素衣的江南女子,眉眼间尽是柔情。 一个春日的清晨,我初至瘦西湖。天边薄雾如轻纱般笼罩着湖面,给整个瘦西湖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沿着湖边漫步,微风拂面,带着丝丝缕缕的花香与水汽,清新而又宜人。岸边的垂柳依依,细长的柳枝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是女子的发丝,温柔地拂过脸颊。嫩绿的柳叶间,偶尔露出几只小巧的鸟窝,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为这宁静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太阳渐渐升起,薄雾慢慢散去,瘦西湖的全貌逐渐展现在眼前。湖水清澈见底,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粼粼波光,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岸边的亭台楼阁、绿树红花。远处的五亭桥横跨在湖面上,宛如一朵盛开的莲花,又似五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在湖边翩翩起舞。五亭桥造型别致,桥身有十五个桥洞,据说在月圆之夜,每个桥洞都能倒映出一轮明月,形成“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的奇妙景观,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与匠心。 走过五亭桥,便来到了二十四桥。这座石桥虽不长,却因杜牧的一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而闻名遐迩。站在二十四桥上,仿佛能看到千年前的那个夜晚,月光如水,洒在桥上,一位玉人手持洞箫,吹奏着悠扬的曲调,那美妙的音符仿佛穿越时空,在耳边回荡。此时,桥下的湖水缓缓流淌,水中的鱼儿时而跃出水面,时而潜入水底,似乎也被这美景所陶醉。 沿着湖边继续前行,一路上的景色如诗如画。徐园里的牡丹开得正艳,红的似火,粉的如霞,白的像雪,争奇斗艳,芬芳四溢。园内的建筑古色古香,飞檐斗拱,雕梁画栋,与盛开的牡丹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小金山上绿树成荫,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登上山顶,俯瞰整个瘦西湖,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与近处的湖水、园林融为一体,宛如一幅水墨丹青。 瘦西湖的美,不仅在于它的自然风光,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文化底蕴。这里曾是历代文人墨客的聚集地,他们在这里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漫步在瘦西湖畔,仿佛能感受到那些文人雅士们的才情与风骨,他们或吟诗作画,或把酒言欢,用文字和画笔记录下了瘦西湖的美丽与神韵。 个园:四季叠石中的园林传奇 扬州园林众多,个园以其独特的叠石艺术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走进个园,就仿佛走进了一个石头的世界,这里的每一块石头都仿佛有着生命,它们以独特的姿态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个园的主人黄至筠,他是一位盐商,对园林艺术有着极高的造诣。个园的名字,源于园内遍植的青竹,“个”字,形似竹叶,寓意着竹子的挺拔与坚韧。园内的建筑风格独特,既有江南园林的精致婉约,又有北方园林的大气豪放,两者相得益彰,形成了个园独特的韵味。个园的精髓在于它的四季假山。春山,选用石笋与竹子搭配,石笋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与嫩绿的竹子相互映衬,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站在春山脚下,仿佛能听到竹笋生长的声音,看到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夏山,以玲珑剔透的太湖石为主,这些石头形态各异,有的像奇峰怪石,有的像动物造型,有的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太湖石间,绿树成荫,荷花池里的荷花盛开,粉色的花瓣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娇艳。夏日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斑,微风拂过,光斑摇曳,仿佛置身于清凉的夏日仙境。秋山,是用黄石堆叠而成,黄石色泽金黄,气势磅礴,宛如一幅秋天的画卷。山上的枫叶在秋天的渲染下变得通红,与金黄的黄石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登上秋山,极目远眺,远处的景色尽收眼底,让人感受到秋天的豪迈与壮阔。冬山,采用宣石堆叠,宣石洁白如雪,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点点寒光,宛如冬日里的积雪。冬山的墙壁上,开有二十四个风音洞,每当寒风呼啸而过,风音洞便会发出呜呜的声音,仿佛是冬天的北风在呼啸。在冬山的尽头,有一面漏窗,透过漏窗,可以看到春山的景色,寓意着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即将到来,让人在寒冷的冬日里感受到一丝希望与温暖。 漫步在个园的四季假山中,仿佛经历了一年四季的轮回。每一座假山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它们以不同的形态和色彩展现着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在这里,时间仿佛变得缓慢而悠长,让人可以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园林艺术的博大精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