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李红果 于 2025-4-2 12:44 编辑
会写诗的芹菜 文/ 李红果
作家报论坛组织了一次采风活动,正好今日,周末休息倒是与文友交流交流。作为一名新人,时时刻刻向前辈们学习,俗话说“姜还是老的辣”。交流能让自己再一次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学无止境,要想有所进步总要牺牲一点,否则“鱼和熊掌”都不能得到。
昨日临县下了雪,天气似乎冷了起来,前几天收气的厚衣服又要拿出来。春天本来就多变,一会绿色,一会红色,一会粉色,时日多了便枝繁茂盛,花期过后也凋零,倒是有些伤感。我不是无病呻吟,但却要有感而发。对于“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今日倒是深有体会,一时间竟然无话可说了。
疫情似乎让我们彼此有些陌生,群体活动也少了很多,似乎应该躺在家中的才行。如今到了春暖花开之时,有一次聚会为春天增色不少。
三月末的风还带着未褪的凉意,为了显得年轻我是刻意穿了一身运动装。早上6点乘坐200路车开始往张店出发,目的地是淄博广电大楼南门。临淄到广电南门没有直达车辆,中途换乘157路再走上三五百米便到了。我很久未来张店倒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智能导航真的挺方便,说出一个地点立马便规划出几条路线。或许是周六的缘故,再加上我来的有点早,淄博广电南门有些冷清,看门的大爷也有些眼朦胧。等我转了一圈回来,王秘书长和胡老师等人已经来了,虽然没有见过面但还是有些眼熟。我们彼此做了简单的介绍。对于一个新人老师傅都是耐心的指点,他们一点也没有架子。不一会儿郭祥老师跟他表哥一起到了,我们算是老相识,虽说没有线下见过面,但人群中还是一眼认出了他。郭老师比我印象中消瘦,他表哥倒是有些圆润。
文友之间的交流,往往对方的一句话便能成为你下一部作品的主题。我一直坚信“闭门造车”只会让自己在文学的道路上越走越窄。走近大自然,走近生活,去真正体验一把农庄的“家长里短”。三月三农场主李广信的一亩三分地,他打理的井里有条,按照他的理论就是“七年生草养地,杜绝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坚决不用养殖场的粪”无公害养殖蔬菜。农场主自己说“不善言辞”,却能对着大棚里的蔬菜说个不定,似乎是想与它们交流感情。李场主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咬文嚼字也能说上几句,倒是有些难为他。若是说到地里种植说上一天都不会重样的,他脸上红光满面,就连上面的褶子也圆润了。我从未见过如此矜贵的泥土。它们被盛在悬挂的花盆里,若是从东北来的可能会眼熟——黑土地,如此才能长出不一样味道的蔬菜。芹菜叶尖垂落的露珠,是昨夜月光凝结的逗号;韭菜挺起宽厚的叶片,像是一个惊叹号。最动人的要数那些“绿莲”,白菜叶舒展如宣纸,蚯蚓在根部游走时留下的暗纹,恰似水墨画里未干的笔触。此时轻轻翻起一块泥土,你会找到一条“地龙”,也就是蚯蚓。蚯蚓是褐红色,弓身穿越黑暗的隧道。像是一个沉默的书写者,他把身躯弯成问号,用黏液调和着泥土,将二十四节气的密码译作松软的絮语,养育着李场主的“宝贝”。
当“飞天”蔬菜掠过城市的天际线时,那些被蚯蚓修改过千万次的诗稿,此时在人家的瓷盘里,舒展成青翠的韵脚,如诗如画,满口余香。
时间不语,却飞快流逝,日头已经到了我们头顶。午饭是铁锅炖大鹅,山鸡炖山药,现磨的豆浆,淄博特色烧烤,当然少不了最拿手的飞天芹菜水饺。李场主是免费提供饭菜,服务员也是自己家人,所以我们便自己动手张罗着。郭老师夹起饺子对着阳光端详:“这褶子捏得多像云纹瓦当!”不知谁接了一句:“该叫它齐风饺子。”满桌人都笑起来,声音能传出二里地。
临走时,李场主送了我们每人一盒“飞天”芹菜,一是让家人尝尝味,二是寓意大家“一飞冲天”,实现自己的梦。
深夜整理采风笔记时,窗台上的芹菜在台灯下泛着温润的光。撕下片叶子咀嚼,清苦之后竟泛起甘甜,恍若饮了盏用黄河水冲泡的明前茶。摊开稿纸,墨迹顺着叶脉的纹路流淌,写下:“在齐地的春风里,我遇见了一株会写诗的芹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