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玉静心明 于 2025-4-1 20:06 编辑
绿色清欢 淄川 玉静心明 接到去三月三生态农场采风的通知,挺心盛。一是可以见到很想念的文朋师友,二是可以借得一日闲,出门踏踏青,透透气。早上,四点钟就醒了,收拾了一下,安顿好家事。六点多就骑车去湿地公园路口与前辈谭老师会和。这几日倒春寒,即使裹上头巾还是有点冷。好在不多时,我和谭老师就坐上了从博山来的文友尹彩云的小轿车,尹老师热情朴实,几句寒暄,感觉很贴心。更开心的是,崇拜已久的窗外风老师也在车上。以前,看她的文章,总觉得很神奇,本是凡俗烟火里的芝麻小事,但,经她的书写,就变得那么有意义,有意思,觉得她真是具有点石成金的能力。我们四个,有的是第一次见,有的是旧相识。无论怎样,都因着共同的爱好同行。一路相谈甚欢,不知不觉,已到目的地。 农场位于淄博高新区中埠镇,占地面积一百七十亩。走进农场生态园,偌大的塑料大棚里暖意融融,满眼青绿。随着参观的人群慢行,看到菜地里一行行小白菜如小家碧玉,温婉可人;一畦畦芹菜身披绿纱,碧润生姿;一丛丛春韭如侠客执剑,片叶葳蕤;草莓白色的花朵,在一片葱茏里,星星一样眨着眼睛。春日的阳光从棚顶倾泄下来,照在一株株青蔬之上,因为有光,植物的叶片变得通透明亮,空气里绿意浮漾,人,仿佛在绿色的海里舟行。令大家新奇的是有些蔬菜竟种在花盆里,养在架子上! 大棚宽敞,架子成行,间距相宜,分层生长。农场的技工根据各种蔬菜的生活习性摆放位置,追光的朝阳,喜阴的背光,错落生长,立体有序。这里的蔬菜施农家肥,不打药,地里蚯蚓慢行,土壤松软,蔬菜在自然环境生长,无污染,更无农药残留,是早些年的本真滋味。经营多年,颇受民众青睐。 从暖意融融的大棚里出来,往西走不远,是一片水塘。塘里有鹅,见人来,有的引颈高歌,有的蹒跚远去,留下美丽的鹅影。自水塘向南,是一片栅栏式分割成的土地,属于领养种植基地。认领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为属地起名。我在一块尚未春耕的地里看到一柄锄头,亲切感油然,俯身,弓步,握锄在手,耪了几下,不一会就气喘嘘嘘,大汗涔涔了。想想年轻时,在地里耪麦茬,一弓腰,能锄半个畦,不服老真不行。不过,多年不事稼穑,过过隐,找找当年的感觉也挺好。 农场的篱笆边上,艾草初生的新芽已有寸余,采一叶,放在唇边,淡淡的清香散溢;二月兰浅紫的花朵在微风里轻颤,梦一样的存在。放眼望去,远处青山隐隐,村舍掩映,红瓦白墙,映衬在瓦蓝的晴空之下。此时春半,阳光微暖,惠风不燥,一切刚刚好。 向北折返,一片绿色的竹林便在眼前了。匆匆走进竹林,才发现有一条木质栈道,举步迈上栈道,视野一下子清明起来。风动竹影摇,瑟瑟有声。沉浸其间,心一下子安静下来。沿路移步换景,隐隐听见竹林深处人语欢洽,还有耳畔细细的风声。这条修竹围成的甬道,蜿蜒曲折,最后有一个拱桥样的造型,一直通到塑料大棚附近。再过些时日,或是盛夏,竹林会更加茂密,绿意婆娑,来此休闲消夏,或体验一把农桑之乐,也不无清趣,能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踏入这一方净土,安享凡俗烟火间的里的一份宁静,便是活在当下的一种小确幸。 午餐,在农场大食堂。品淄博烧烤,吃芹菜水饺,当然还有特色菜铁锅烧大鹅。文友们欢聚一堂,彼此间谈谈心,说说各自近来的境况,分享一下生活新得,很舒坦地交流着。 拿着盘子去盛水饺时,听煮水饺的大姐和客人说:“我们李总每年三月三还有冬至,都要请村里的百姓来免费吃饭。”端着饺子往回走,就想,整个村的乡民共聚一堂开饭,该是怎样盛大的场面呢? 他们眼里的李总,隐入尘烟不过是芸芸众生的一员,他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朴实得不能再朴实。可是,他却有着天空一样的心胸,有着竹子一样的韧劲,来经营,筹划他的田园。他一旦讲起他的田园,说起他的田园经,就滔滔不绝,满怀欣喜。他内心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就是做好生态农业,让百姓的菜篮子零污染! 几场春雨后,时间的叶片会长在夏天的枝头,那时,三月三农场会将一片绿意葱茏,呈献给这片广袤的土地。 苏轼词云: 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清欢之境吧? 农场人用自己的勤劳智慧,种下一片生机,一个希冀,一个人人都追逐的绿色田园之境,还有属于三月三农场的绿色清欢。 |